听说前端圈有个怪现象:不管做什么项目,一开口就是“用React吧”,连需求特性、性能要求都不看。
不是React不好,而是这股“默认”的劲儿,让很多人错过了更合适的工具,甚至踩了不少坑。
其实现在有不少新框架,早把性能和开发体验做到了新高度。
张口就“用React”?惯性思维藏着不少坑
之前Cloudflare出了个大岔子——2025年9月12日,因为一个useEffect的依赖数组漏写了,导致反复调用API,直接把服务器压垮,大面积宕机。
这事不少前端看了都心有余悸,因为咱几乎都踩过类似的坑:调试useEffect到半夜,就为了找漏写的依赖;明明只是改个小状态,却要加一堆useMemo、useCallback优化重新渲染。
更无奈的是招聘市场,大多写着“招React开发者”,而非“招前端工程师”。
刚入行的新人只能一门心思学React,哪怕听说Svelte、Solid好用,也不敢花时间学——怕学了找不到工作。
团队做项目时,管理者也总说“用React安全,出问题好查”,没人愿意花时间评估其他框架,慢慢就形成了恶性循环。
别忽略!这些新框架早把性能玩明白了
其实早就有框架解决了React的痛点,只是没被太多人看见。
比如Svelte,它不搞虚拟DOM那套,直接在编译的时候就把框架逻辑转成原生DOM操作,相当于“提前把活儿干完”。
外媒The Guardian用了Svelte后,打包体积减了不少,页面加载速度快了一大截,开发者也不用再跟useEffect较劲。
还有个叫Shawn Wang的开发者,把自己的网站从React改成Svelte,体积从187KB直接缩到9KB,打开速度快得像秒开。
再说说Solid,它搞“细粒度响应式”,数据变了只更对应的DOM节点,不用像React那样比对整个虚拟DOM,在响应密集的场景下,比React快2-3倍,开发时还不用记依赖数组。
Qwik也很厉害,靠“可恢复性”技术,不用繁重的客户端初始化,页面几乎能秒开,对慢速网络特别友好。
这些框架不是“小众玩具”,而是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的工具,只是因为大家习惯了React,没给它们机会。
想跳出惯性?其实不用“大动干戈”
可能有人会说“换框架成本太高”,其实不用一下子全换掉,从小地方试起就行。
比如做个人项目、小功能模块时,用Svelte试试水,它语法简单,React开发者上手很快;团队里可以拿非核心模块试点Solid,先看看性能和开发效率的变化,再决定要不要推广。
招聘的时候也别只盯着“React经验”,多看看候选人的前端基础——比如懂不懂DOM原理、原生JS好不好。基础扎实的人,学新框架快得很,反而比只会React的人更灵活。
前端开发不该被一个框架困住,多试试不同工具,既能解决项目痛点,也能提升自己的能力。
结语
前端圈不该只有“React一条路”,就像做饭不能只有一口锅,得有炒锅、汤锅、蒸锅,才能做出不同的菜。
别再被“默认用React”的惯性牵着走,多看看那些创新框架,说不定能发现更高效、更省心的开发方式。
毕竟,好的工具是为项目服务的,不是让项目迁就工具的。
炒股票手机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